慎言“促进”,着力“清障”——兼谈“汽车行驶理论”
2018-02-10 21:49:16
  • 0
  • 0
  • 7

慎言“促进”,着力“清障”

——兼谈“汽车行驶理论”


        一、“经济发展”与“发展经济”:不同的概念

“经济发展”与“发展经济”是不同的概念:前者说的是客观事物发展的过程和规律;后者则是表达某些人的一种主观愿望及为此作出的努力,包括政策、措施等。这两者也有一定的联系:当“发展经济”的主观愿望及政策措施符合“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时,就能“促进”其发展;反之,当“发展经济”的主观愿望及政策措施不符合“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甚至与其相违背时,就不能促进其发展,甚至相反,对其倒有“阻碍”的作用。这方面多有历史和现实的事例为证。

在不少情况下,我们自以为对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认识了,掌握了,而实际上并没有很好地、真正地认识掌握,就自以为是地发号施令起来,结果不仅没有促进经济发展,反而对其造成某种程度的阻碍甚至破坏。所以,应该慎言“促进经济发展”,与其侈谈“促进”经济,不如认真、仔细地观察、审视一下目前经济发展中到底存在那些障碍因素,然后想方设法尽快消除它们,即把着力点放在“清障”上。这对经济发展倒是确实有利的。

        二、“县领导支持养鸡专业户”的实例

八十年代中期,大部分农村还是发展“重点户”、“专业户”的时候,河北省某村有个养鸡专业户要扩大生产规模,打算从养一千只蛋鸡扩大到两千只,并准备好了鸡舍和资金。正当此时,县里一位领导来视察工作,并亲临这家专业户给予具体指导和帮助。当他听说鸡场要发展时,立即表态:“规模可以再大一些,搞上五千只嘛!”并拍板让银行扶持贷款五千元。陪同而来的乡、村干部在一旁赶紧使劲鼓掌欢呼,专业户本人及全家当场也是感激涕零。于是立即加修鸡舍,增购雏鸡。鸡是养多了,开始吃得少,有贷款支持还不显怎样;幼鸡很快长大起来,吃得越来越多;贷款花完了,银行不再贷给,饲料从买到赊再后来不赊给了;此时当初支持的县领导也找不到了。最后,快要下蛋的五千只鸡们没有东西可喂,不能眼看着饿死,只好廉价处理掉。养鸡户这时已是欲哭无泪了。本意是要“促进”发展的县领导,结果却使这个鸡场倒了台。

        三、“发展经济”与“汽车驾驶理论”

再比如说汽车行驶吧。道路上行驶的汽车好比是各个企业,道路就好比是经济发展环境。对于正常行驶的汽车,你如何“促进”它?催促司机加大油门?甚至代替司机去踩油门?显然不成。加油只是正常驾驶的必要条件之一,而且是“该加油时且加油”,到拐弯、有路障时则要减速、“减油”以至刹车、停车,否则就要出危险。这是有经验的司机甚至一般坐过车的人都知道的。从外边推车?或站在旁边摇旗呐喊?显然也不成。欲使行车速度加快,只能把力量下在改善路况如夯实路基、拓宽路面、设置必要的路标路牌,最直接、最有效的就是清除路障。特别还要制定相应的行车规则、交通法规等。如果从司机方面看,则要把力量下在提高车辆性能、改善车况上。谁都知道,如果路上经常遇到障碍或者塞车,那就谈不到开快车,甚至连正常行驶也会受到影响。

        四、“高速路”与“收费站”

再比如说,经济要发展,交通运输的畅通是必要条件。贫困地区也多是交通闭塞地区,所以有“要致富,先修路”的说法;没有路要先修路,有了普通公路要修高等级公路,有了高等级公路要修高速公路。现在最快捷的交通工具和设施就是汽车和高速公路。但是,如果在已经修好的高速公路中间(如省际间)建好多收费站,本来是最好的道路,是开得挺快的车,到此为交费都要停下来,你说这还叫交通畅通吗?而且这都是人为造成的。据我亲眼所见,美国的高速公路多而密,“平民意味”很浓,而见不到什么收费站;即使偶尔遇到一个,也好象是用旧汽车驾驶室改造的,远没有如我们的那样雄伟气派,那样讲究排场,如同“千秋基业”一般。如果说美国在高速公路建设上有什么不如我们的话,那收费站肯定是最突出的地方。不说建收费站要花很多本来是修路的钱,就说它给交通畅通带来的反作用,恐怕也是个不小的量。对此,各位司机师傅都有切身体会,因此也最有发言权。回到我们的话题上来,要发展经济,要改善交通环境,在高速公路上坚决果断地撤消那一座座威严矗立的收费站,该是最现实、最立竿见影的措施吧。

至于修建高速路的贷款回收问题,也应该妥善解决。最近听说发达国家是用扫描器记下行驶中汽车的牌号,到时就从车主的帐户上扣款,用不着当场非让高速行驶的汽车停下来不可,因此可以用建收费站的钱添置扫描器设备执行收费任务;另外这方面还有改道路收费为征收燃油税的先行做法和成功经验,我国也准备采取这项措施。但为什么迟迟实行不起来?从这里就可以洞窥我国经济发展的深层制度性障碍了。

        五、“霸王车”与垄断企业

乡间的道路比较窄,如果有的车装载得占据了整条路而使后面赶上来的车不能超过,使对面来的车很难错过,如秋收时装大庄稼秸杆装得太宽的马车,老百姓就管它叫“霸王车”。它形成了对道路的“垄断”,也成了一个移动的“路障”。后边的车眼睁睁看着它大摇大摆地走,要超过只能干着急。这就如同现在的垄断企业对某个行业的垄断一样。打破某个企业对所在行业的垄断也是“清障”,自然有利于经济的发展。现代的公路应该不会再有“霸王车”现象了。

再拿我国的邮政、电信等部门来说吧。它们是典型的国有垄断性部门,它们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的收费一直居高不下。它们通过行业垄断或集团垄断,使得某些个人物质利益得到了畸形的满足,但这不仅严重制约了被服务行业及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即使对它们自己的发展也是一种限制,起码是限制了这些部门自身主动性、积级性、创造性的发挥。这也是一种“霸王车”。这些部门之所以能够实行垄断,根本原因在于它们是政企全一的组织。它们一方面以经营者的身份收取高额钱款以扩张自己的利益,另一方面又以政府权力不允许别人也这样干以维护自己的利益。因此,欲使信息产业及国民经济获得较快发展,最主要的恐怕还不是仅仅限制它们的收费,而是直接打破这种垄断,实行政企分开,使这些领域能够充分开展竞争,就是“清除”外界资本进入这些行业的障碍,不允许开“霸王车”。谁如果以为通过做“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就会使垄断部门自行转变服务作风、改善服务质量、提高服务效率,而不需要通过开展竞争对他们施加真正的压力,那就有点似孩童的“天真烂漫”了。而提倡竞争就必须使这些行业的“门户开放”,清除进入这些部门的“路障”,降低加入这些行业的“门槛”;或者拆分它们使之形成竞争,就象近来国家对电信系统所作的改制那样。而这正是政府部门应该着力做的工作。

        六、现实的问题与近前的希望

最近,周天勇的《反垄断需要澄清的五大尖锐问题》(见2000年7月21日第29期《经济学消息报》)对我们提出现实的警告: “垄断今天在中国盛行,主要是政府各部门形形色色的特别许可造成的,改革开放至今,通过各种部门法规、条例、规定的制定,大多数部门(外经贸部门是一个例外)无不在强化自己的权力”;“政府各部门的诸多的特别许可和审批,造成了目前经济生活中的许许多多的垄断,而这些垄断行业和企业给政府有关部门及小团体和个人带来的好处又进一步强化了政府各部门特别许可和审批权力及体制的欲望和行为”。还有专家指出:现行审批制度不但不利于经济发展,而且极易导致腐败(董辅衽)。某些政府部门一方面以“加强宏观管理”的名义高谈“促进经济”,另一方面却在加强垄断,维护自己的特权地位,给经济发展制造大大小小、高高低低的关卡障碍。还有,就是不少城市政府面对城市职工就业压力和汹涌的“民工潮”,对农民进城就业制定各种歧视政策,设置重重障碍,如北京市劳动局从1996年起每年发布公告,公布限制使用外地劳动力的行业、工种,从开始的15个增加到的1997年的34个,到2000年甚至增加到103个。鉴于这种情况,对政府各部门就是不仅要“听其言”,而且要“观其行”。作为政府部门自身,就是在经济活动中要切实履行自己的正当职责,慎言“促进”,着力“清障”,尽自己应尽的职责,起自己应起的作用。

另据报道,国家行政管理部门将在今年七、八月份集中执法人员,依据《反不正当竞争法》中关于反行政垄断的规定,开展反行政性壁垒的专项检查整治活动,重点是检查地方政府及其所属部门以发文的形式实行市场封锁,以不正当的或者歧视性的质检、准销证、前置审批或者加收费用等方式干扰正常的市场活动等(见2000年7月12日《中国企业报》)。如果真能做到这样而不是停留在形式上,那将是中国市场经济发展的大幸。

2000年11月

注:此文发表于2000年1月16日《中国经济时报》。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